2023年5月28,制造业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. 在上海地标陆家嘴背景下,从北京飞回C919国产大飞机完成了商业航班首飞. 这标志着国产大飞机正式进入市场舞台. C919是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主研制气式线客机,具备自主知识产权,采用单通道窄体布局,可容纳158至168座,航程为4075至5555公里.
"大飞机梦"经历了五十多个春秋.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"运-10"飞机立项,到2007年国产大飞机立项,再到近C919成完成商业航班首飞,一直在追逐这个梦想。
在过去几十年里,由于商业大飞机领域行业壁垒较高,只有少数国家能够承担大飞机研制与生产,形成了波音和空客双寡头垄断. 而C919成研制,意味着航空工业取得了历史突破. 获得适航证书,制造管理系统代表着国产大飞机填补了国内大型客机研制空白. 首航航班完成,也标志着C919"研发、制造、取证、投运"全面贯通,商业国产大飞机正式"起步",大飞机"空中体验"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。
与国际航空市场上最为常见空客320和波音737机型同级别,C919将为航空市场注入新活力。它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,制造管理系统也将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. 此次C919商业航班首飞成,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突破,更是制造业迈向新里程碑标志.
回顾大飞机发展历史,我们可以看到人"大飞机梦"从未停歇,经历了一路坎坷. 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、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曾在2021年刊发《商用飞机发展三部曲》论文中写道:"大飞机制造很早就起步了,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它就停了下来,大型客机项目几上几下,始终没有走完一个完整型号研制过程,始终没有形成真正商用飞机产业. "
为了改变没有一架属于自己气式飞机局面,1970年8月,"运-10"飞机项目开始启动研制. 一大批年轻人在国家战略支持下聚集到上海,参加我国第一架大型民用客机"运十"研制工作。各种困难与并存,他们以梦为驱动,坚定不移地推动项目进展. 吴光辉回忆道:"当时,我们借用一个废弃候机楼作为设计室,用夹板隔了几个空间,一借就是20年。后来,还在一家飞机工厂集装箱里办公. 没人顾得上生活条件,生产是第一位,大家就想着早点把飞机造出来. "
1980年9月26,首架"运-10"成首飞,并先后7次飞抵起降难度最大机场,向世界展示了人自主研制大飞机决心与实力。
经过几十年努力与坚持,航空工业在国际航空领域迎来了新希望. C919成研制和商业航班首飞,是制造业迈向新里程碑重要标志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努力和智慧下,航空工业将继续迈向新高峰,为世界航空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.
图片来源:视觉 图.